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位于山西省阳城县西南晋豫交界的横河古镇十八罗汉山脚下,盘亭河畔,横邵公路东侧,总占地3500平米,建筑面积1500平米。
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创建地横河镇北负尖山,面对鳌背,西依云蒙,东托析城,四山环绕,沟深林茂,层峦叠翠,列嶂拱戴,泉涌瀑飞,历史悠久,山川秀美,风景旖旎,物产丰富,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之初,是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党中央的交通枢纽。为护送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国际友人及战略物资的运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938年2月,为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中共中央命令北方局朱瑞、唐天际、聂真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赴横河镇,中共晋豫特委在此诞生,相继成立了威震中外的“晋豫边抗日游击纵队”,“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等抗日武装,创建了涵盖17个县范围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39年阎锡山发动的“十二月事变”使晋豫边根据地遭受重创,从维护国共合作、同仇敌忾抗日的大局出发,晋豫区特委主动北移,晋豫边重新沦于敌手。为拯救民众于水深火热,八路军重新组建以王新亭任司令员,聂真兼任政委的太岳支队挥戈南进。1942年初,聂真、王新亭率领的晋豫区党委机关和太岳南进支队再驻横河镇,组建以刘忠为司令员的晋豫联防区和以郭清文为主任的晋豫边联合办事处,重新开创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直至1943年4月晋豫区与太岳区合并为新的太岳区之后,相继成立了太岳四地委、四军分区、四专署仍驻扎横河镇,继续指挥晋豫边抗日斗争。
期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朱德、彭德怀、杨尚昆、邓小平、王震、薄一波、徐向前、陈赓、罗瑞卿、滕代远以及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朱瑞、聂真、唐天际、王新亭、刘忠、陈康、尤太忠等,或是莅临横河镇视察指导,或是生活战斗在横河古镇,为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建树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勤劳勇敢、朴实厚道的横河老区人民,在中共晋豫区党委的领导下,先后有400余名青年入伍参战,80人英勇作战被提升为连以上干部,其中师职以上干部5人。横河作为抗日根据地的前哨基地和后方兵站,曾护送由王震、王首道率领的359旅等部计十余个团队10万余人经横河镇南下中原,转战苏皖闽湘鄂陕等战场。横河人民配合太岳支队在当地组织大小战斗数十次,参战健儿有180多人受伤,60多人为国捐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阳城解放乃至全国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追寻往昔革命历史足迹,“晋豫边抗日纪念馆”的发起和创建人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年老体衰,不畏风餐露宿,历时十余载,南下北上往返数十次,行程上万里,走访革命老前辈、知情人数百人次,搜集到大量的资料、珍照和文物,征集史料20余万字,经高锦民和柳增发反复核实,选其精华,集其名事,于2005年后半年启动创办纪念馆。承蒙横河镇党委、政府和横河村的鼎力相助,纪念馆目前共占房30间,制作版面250平米,力求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分六大部分在六个展厅展示,并增设纪念亭一座,玻璃文物柜30米,陈列珍贵文物900余件,自筹投资计45万元。馆址征询原晋豫边抗日游击队政治部主任高锦民和唐天际司令员夫人耿希贤建议,在横河镇创立,馆名拜请原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老前辈题写。
馆内收藏了唐天际、李钟玄、戚怀培、徐克林、李超等革命老前辈的题词十余幅。纪念馆史实资料珍藏力求真实,经得起历史考验,藉以讴歌阳城革命老区的奋斗史、光辉史,大力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以史鉴今,启示后人。
2007年夏,晋豫边抗日纪念馆正式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先后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匾公布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晋城市委、市政府授匾命名为“晋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晋城市党史教育基地”、“晋城市廉政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