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党群关系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处理好党与群众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传家宝和生命线,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党的生命力所在,不断增进党群之间的血肉联系,夺取了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出了诸多新课题。党中央不断告诫全党要警惕“四个危险”,其中脱离群众的危险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为根本也最为关键。
山西是革命老区和能源基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涌现出太行奶娘、全民支前、右玉县60年久久为功植树造林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刘胡兰、申纪兰、段爱平等令人感奋的先烈先进,生动地诠释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谊。在这片红土地上孕育出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和右玉精神,一个共同的核心内涵就是密切联系群众。面对党群关系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省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山西实际出发,努力从六个方面深刻分析党群关系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密切党群关系的新要求,不断增强宗旨意识,永远守住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
社会结构的急遽变化,给密切党群关系带来异乎寻常的考验,要求我们必须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急遽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我国社会呈现出经济成分多元化、组织形式多元化、就业方式多元化和利益分配多元化特征,由此产生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之间的利益差异,对我们巩固执政地位、扩大执政基础带来巨大考验。山西是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和资源型地区,最大的省情是发展不足,2013年人均GDP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83.3%。各级党委、政府只有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为密切党群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山西实际看,关键是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在山西显得更为突出。这个矛盾解不好、化不了,维护党群关系的根基就会动摇。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快兴晋富民步伐。近年来,我们围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以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为统领,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大力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三晋大地发生了深刻变化,转型发展已成定势、渐成大势。经济总量和投资先后跨入“万亿元俱乐部”,2013年人均GDP达到5621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2456和7154元,正在向全面小康目标稳步迈进。同时,针对山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的省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县考察时提出的扶贫工作要求,瞄准精准扶贫,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综合采取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百企千村产业开发扶贫工程等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二五”以来,每年脱贫人口在47万人左右,全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幅0.8个百分点,6010个收入水平最低的贫困村已有19.95%的村实现收入翻番,59.28%的村增收在6成以上。事实证明,经济总量做大了,老百姓口袋鼓起来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切实提高了,就能从根本上增进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信任和拥戴。二是大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关键要看能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收入水平、健康水平和科技教育水平,加快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健康山西,从而让全体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从山西实际出发,我们大力实施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投资数百亿元实施农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快于城镇居民;投资240亿元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2000平方公里面积上的170多万人口直接从中受益;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程,今后四年全省要改造棚户区70万户;连续三年向低收入农户发放“暖心煤”,800多万农户冬季取暖有了切实保障。这些重大举措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拉近了党心民心的距离。三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各项权益。我们力求既努力满足群众的一般性需求,也研究解决部分群众的特殊需求,我们既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也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既为大众谋福利,同时也不忽略“小众利益”。比如,省领导带头开展“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包村住村、民生大接访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现实问题。在“事要解决”上下功夫,通过开展领导包案等活动,解决了一大批涉法涉诉、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舒缓了社会矛盾。事实证明,无论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怎样变化,只要我们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发展促民生,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会不断强化党与群众连结的纽带,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四风”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党群关系产生了令人担忧的疏离,要求我们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践行“三严三实”,决不脱离群众,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执政党的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党员干部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十分突出,就像一堵无形的墙割裂了党群关系。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全省党员干部经历了从对“四风”警醒不足到认识其损民蚀党之害、从自我感觉良好到树立问题意识、从顾及面子到把自己摆进去、从怕伤和气到揭短亮丑的“四个转变”,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据民意调查,群众认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作风“很有效”和“比较有效”的占到89.8%。“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下一步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努力在改进作风上取得新的成效。一是坚持 “时刻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对群众的冷暖疾苦,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光看统计数字,要做到感同身受。为此,省委要求领导干部要走出高楼大院、走向田间地头,每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少于3天,真正做到苦群众所苦、乐群众所乐。我们连续两年开展“访知解”活动,35名省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县(市、区),376名市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乡(镇、街道),3812名县级领导干部走访覆盖了所有村(社区)。各级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群众24.7万人次,解决了数以万计的实际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搞好“民生大接访”,多深入企业、项目和窗口单位现场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二是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我们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对“五个严格控制”“五个严禁超标准”“领导包立案信访案件”等一批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好制度,不断完善并长期坚持下去。同时,强化制度执行力,持续聚焦“四风”问题,开展文山会海、“三公”经费、吃拿卡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的专项整治,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三是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作风建设打得通、惠民政策插到底,老百姓才会满意;否则“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仅老百姓不满意,还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根据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特点,省委分别提出了市县乡各级聚焦“四风”的重点,特别是深入查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群众监督下立行立改。同时开展对纪律松弛、工作秩序涣散等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散懒奢蛮横粗俗”的典型案件。四是坚持“从我做起、从小处着手”。作风建设,做表率才能带全局,重小节才能成大局。中央颁布八项规定后,省委及时制定了“四个实施办法”,省委常委带头执行,并向全省作出“五项承诺”。特别注重在细微之处改进作风,如省领导下基层调研公务一律吃本地菜肴、一律不饮酒;越野车全部上缴、统一管理;调研轻车简从,一般性调研不上电视;省领导开会自己提包拿水杯等。我们坚信这样的“加减法”:干部的“舒服”少一点,群众的“舒服”就会多一点。
腐败现象的多发易发,给党群关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伤害,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民用权、廉洁用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突出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这个重点,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形成了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党员干部衷心拥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然而目前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特别是金道铭、杜善学、令政策等案件严重玷污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为此,省委反复提醒各级党组织充分认清反腐倡廉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反腐败这根弦。一要强化各级党委的主体责任。腐败形势越是严峻,越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责任、推进责任、支持责任、表率责任。只有既“挂帅”又“出征”,才能真正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领导核心,取得反腐倡廉的最终胜利。我们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省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谋划、顶层推动。改革和完善反腐败领导小组职能,形成工作合力。省委常委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完善了包括党风廉政建设考核在内的“三合一”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重视巡视工作,从今年起省委书记、省长、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省委组织部长逐一听取各巡视组巡视工作汇报,一同研究讨论巡视中发现的问题。二要强化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快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突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个主业,攥紧查办案件和执纪监督“两个拳头”。山西省纪委监察厅将原参与的156个议事协调机构精简到13个,推进第二轮内设机构调整,将机关专职查办案件的纪检监察室增加到8个,进一步充实办案力量。在配合中央纪委查办案件的同时,加大了自办案件力度,以铁腕处理了一大批干部,起到了巨大的震慑作用。上半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查案件6086件,同比增长52.9%;处分违纪党员干部6440人,增长49.3%。其中立查市厅级干部24件,增长200%,立查县处级干部188件,增长70.9%。三要强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最终要靠制度。我们坚持对重大腐败案件进行深刻剖析,分析规律性问题和工作漏洞,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在省委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的35项整改制度计划中,严格干部管理和反腐倡廉的制度就有15项,占到43%。四要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要求各级纪委书记上讲堂,以真实案例教育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知止、知耻、知足、知恩,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思想领域的激烈交锋,是一场狭路相逢的战斗,要求我们必须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既开辟了全新的党群沟通渠道,也使党群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需要高度警惕的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挑拨党群关系、制造党群对立,企图与我争夺民心、争夺群众。一些党员群众受其影响,滋生了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想。近年来,个别舆论片面放大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甚至以“三黑”(黑色资源、黑色经济、黑色规则)为主题恶意炒作,抹黑地方党和政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需要各级地方党委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一要敢于亮剑。省委要求各级党委必须强化“意识形态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为“一把手工程”,常委会要每半年研究一次,宣传部长要把三分之二的精力用在引导舆论上。对错误思潮要针尖对麦芒,让东风压倒西风。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媒体大肆歪曲攻击申纪兰同志,进而影射诋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理直气壮、义正辞严地反击了这些舆论,弘扬了新风正气。二要善于引导。要旗帜鲜明地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讲好山西故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三个自信”,坚定富民强省的信心和决心。要挖掘和利用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传统美德和民间习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传承好、发扬好,从而凝聚人心、鼓舞群众,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我省运城市大力弘扬舜帝的德政文化与虞舜的孝道精神,在全市形成了崇德重孝的浓厚氛围;晋中等市通过规范和完善村规民约,让农村干部开展工作有章可循、让农民办事有规可依,切实提高了农村管理水平;全省开展“山西好人”评选活动,让群众身边的好人好事充分涌现出来,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鼓舞和激励。三要严于管理。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强化“阵地意识”“关口意识”。要守牢主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新闻媒体的主阵地掌握在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人手中。要加强对舆情的研判,完善信息发布、新闻发言人等制度,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发声平台。要从政治、内容、程序、技术等方面把好关口,把正确导向贯穿到舆论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带头学习“网言网语”,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基层组织的薄弱环节,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忧,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处于联系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然而,当前一些地方党组织对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的覆盖没有及时跟进,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地党建工作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个别党员与民争利、办事不公,惹得民怨沸腾、干群关系紧张等。这些行为损害了群众利益,伤害了群众感情,使党群关系出现了局部真空,给宗族势力、邪教组织和敌对势力以可乘之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针对这些问题,我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把2014年定为“基层组织提升年”,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增活力。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等制度,延伸拓展“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扎实做好大学生村官培养选拔管理,确保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去年以来,由省委书记和组织部长亲自领题调研、亲自上手抓,制定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同时,集中开展软弱涣散村级组织专项整顿,通过下派驻村工作队等措施,已基本完成1868个“后进村”的整顿转化任务,激发出了全省农村新的活力。二是提素质。进一步开展向优秀基层干部段爱平、彭云学习活动,特别是继续加大投入,全面开展“领头雁”培训工作,加强对农村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和骨干党员的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做好第十届村“两委”换届前期准备工作,重点选好带头人。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保持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三是全覆盖。大力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覆盖率。注重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商铺楼宇,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四是强服务。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下功夫帮助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满足群众增收致富、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多样化需求。推广结对帮扶、全程代理等做法,开展党员示范岗、承诺践诺等活动,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党的温暖。目前我省已建设党代表工作室2136个,入驻党代表近10万人,有20多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8万次。
群众工作的能力欠缺,是我们密切联系群众亟待弥补的短板,要求我们必须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新途径,掌握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本领
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但在物质条件优越、交通通讯发达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出现了“机制缺位”“本领恐慌”。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方法,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进行深入探索。一方面,要拓展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需要用好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与群众保持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实时的而不是延时的密切联系。太原市连续三年开展“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活动,由群众通过手机投票直接评价政府各部门工作,深受群众欢迎。大同市开通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全天候倾听百姓诉求,打造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让群众感到政府就在身边。今后我们要运用“制度加科技”的办法,继续完善各级党政部门联系群众的“社情民意通道”,努力打造成实用能用管用的综合服务群众的平台,及时反映和调处群众利益诉求。要进一步落实好信访包案、深入窗口单位和项目单位现场办公等制度,确保领导干部时刻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另一方面,要掌握群众工作的新本领。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刻画了一个对人民群众感情真、做群众工作办法多的“老杨同志”,新时期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老杨同志”。省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和“访知解”集中走访作为必修课,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的生活、体会群众的冷暖、倾听群众的诉求,从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近,省委集中评选出10名“最美乡镇干部”,就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今后,应发现和用好一大批“小巷总理”“美丽村官”,强化居委会、村委会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以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和责任,把我党善于做群众工作这个好传统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干部心系群众、埋头苦干,群众就会赞许你、拥护你、追随你;干部不务实事、骄奢淫逸,群众就会痛恨你、反对你、疏远你。”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密切党群关系的正确途径和根本之策,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的新特点新要求,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珍惜和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采编:卢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