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06-08“红色太岳”阳城革命老…
- 05-08走遍村庄(98)——阳城…
- 03-10润城镇大安头村:千年白…
- 01-25走遍村庄(97)——阳城…
- 01-06我县2016年旅游综合收入…
- 12-20走遍村庄(96)──阳城…
- 12-06走遍村庄(95)──阳城…
- 11-23走遍村庄(94)──阳城…
- 10-24走遍村庄(93)── 阳…
热点排行
- 09-09走遍村庄61─阳城县町…
- 06-08“红色太岳”阳城革命…
- 05-08走遍村庄(98)——阳…
- 03-10润城镇大安头村:千年…
- 11-23走遍村庄(94)──阳…
- 12-20走遍村庄(96)──阳…
- 09-20走遍村庄(92)── …
阳城小丽江,梦幻水头村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水头那么美,就在咱身边。仲夏时节,朋友相约共游水头村,欣然前往。
水头村位于阳城县西南的析城山南,是一个隐藏在横河大山里的美丽山村。这里不但山水景色秀美,而且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著名的八路军“唐支队”就曾在这里驻扎,村里的“溪源剧团”曾经风靡一时,上演的剧本《劝夫归队》展现了老区儿女舍家卫国抗击日寇的精神境界,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大棚香菇、核桃种植、蚕桑养殖、野生中药材采摘和农家乐更是别具一格。
自横河古镇向东拐,一条溪源河朔流而上,就进入了水头村境内,美丽独特的乡村景色顿时扑入眼帘。一大片金黄的向日葵,像训练有素的队伍,排着整齐的队列,昂着金灿灿的魁首,齐刷刷地仰望着天上热烈的太阳,在四周绿色植被的衬托下,显得分外醒目。
洁净的乡村公路边杨树挺直脊梁,直刺青天,绝无旁逸斜出。树荫下,清澈的溪源河带着一股无限清凉,由东向西潺潺地流淌着,时而平静如境,时而跌宕如瀑,时而激荡如歌。河面水草摇曳,犹如舒缓的诗句;光滑的河石安然享受着河水的抚摸,恰如阳刚少年与妙龄少女的亲密无间。河底铺着一层细细的红沙,细碎的阳光从密密匝匝的树叶空隙间跌落下来,在悠闲的鱼虾或者蝌蚪身上飘浮,时间仿佛在瞬间定格。路边有石梯通向河面,几个村妇赤膊在河边浆洗衣物,嘴里哼着歌儿,天南地北地扯着闲话,不时传来他们开心的笑声,和花花绿绿的衣物一起搭满了两岸。几个外地游客坐在河中的石头上,脱了鞋袜,将双脚放在清凉的水中消暑,二、三个孩童在水中神情专注地捉蝌蚪和小鱼,装满了瓶子就开始打水仗,阵阵喧闹惊飞了前来河滩觅食的鸟雀。
进入村庄,长长的街道上,右边是一路向西的溪源河和葱葱郁郁的杨树林,左边一排电线杆上悬挂着“中国结”路灯,造型别致,鲜艳夺目,一排挂着红灯笼的“山里人家”农家乐旅店依次排开,交相辉映,赏心悦目。几乎每户农家屋前,都有一块面积不大的菜园,竹篱相围,干净利落,品种繁多,应有尽有。青椒明隐时现,辣椒红绿相映,茄子肥硕可爱,豆角如穗相织,西红柿犹如灯笼……菜园四边各种树木相间:桑树枝叶饱满,桃树引人垂涎,李树高耸遮屋,恍惚之间,如走进了一幅山水田园古画,分不清前世今生。
村子中心小桥边,一棵古槐的后代业已长成古槐,有枯藤亲密地缠绕而上,情人般地和一些老房子组成了村中一景。路边一残垣断壁,上面半个瓦坡,下面一堵石墙,左边一扇木窗,右面一个豁口,自然形成了一道岁月的风景,虽然面积不大,但却足可以和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大三巴牌坊相媲美,引得众多游人纷纷上前合影留念,想留住那渐走渐远的昨日时光。
村街正中有一棵两人才能全抱的大柳树,树杆高大,枝叶丰满,自成华盖,遮天蔽日。高高的树杈上蹲着一个喜鹊窝,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固若泰山。两只喜鹊攀在枝头随风摆动,“喳喳”地叫着,说着一些只有它们自己知道的乐事。旁边一座小桥,沟通了溪源河的两岸。桥下水流淙淙,桥上人来人往。此景应合元人马致远那首名词,只是最后一句不适。此时已经没有什么“断肠人在天涯”,应该是“牵手相醉农家”。既是一种浪漫的人生情怀,也是村子里农家旅店旅客络绎不绝、欢天喜地的真实写照。
村后顺河道建有两个鱼池,四周绿树环绕,里面品种俱全,居然还有中华鲟和红樽鱼。两位退休夫妇,放弃了城里的舒适生活,来到这大山深处落脚,吸的是富含氧离子的空气,吃的是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溪源泉水,住的是上世纪遗留下来的简易屋子,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虽然年近七旬,但却精神矍铄,好像五十出头。他们在鱼池旁边种了二十多种果树,山桃、李子、黑杏、石榴、葡萄,一样不少,果实累累,沉压枝头。树下,一只高大肥壮的土公鸡,正率领它的妻妾们悠闲地觅食,亲密地嬉戏。不由得想起了陶公“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诗句,一幅现代《归田园居》图就活脱脱、立体呈现在眼前。
逆流而上,终于到达源头时,不禁惊诧了。这里位于著名的析城山南麓,四面青山相围,“泉”眼足有桶粗,清冽的泉水不断涌出,自古到今,无论冬夏,从未间断。当地民间传说,河水之源头就是“海眼”,与东海相通,更与析城山上的娘娘池和黑龙洞连成一体。上世纪的七十年代的一个秋天,析城山上“娘娘池”暴满,这里水流也随之加大,并且有盲鱼流出,通体透明,曾经惊动了上面有关专家领导。后来有人在析城山上的黑龙洞里放了一捆麦秸,三天三夜后却在这里流出,始信上下相通。
为了保护利用好这股珍贵的泉水,当地一方面修建了灌渠,把甘甜的泉水引进了水塘,供养着水头村和横河镇区的人畜用水和庄稼浇灌;一方面在泉眼上面进行了封闭保护,安装了一个石雕龙头,多余的泉水顺着龙口流出,滋润了山川树木,带动了经济发展。在距源头不远的山沟里,水头村建起了50余栋香菇大棚,成为阳城有名的香菇基地,每年全村还要养近400张蚕,仅此二项人均收入就达近万元。香菇、蚕茧、农家乐,成为水头村的经济产业支柱。
在水头村农家乐建设改造的工地现场,我们见到了村支部书记王掌社和村委主任刘海丰,他们一个五十三岁,一个三十五岁,一个掌舵成熟稳重,一个划桨不惜力气,是村民心里的黄金搭档。去年,村里已经建成了农家乐11户,可以一次接待百余游客;今年,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回应群众愿望,在县委办的支持下,村里计划再发展8户农家乐。“水头之长在于水”,在他们的梦里,水头的前景就是打造成“阳城的小丽江”,把这青山绿水利用起来,家家流水,户户垂柳,搞一个以水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和外路人来这里观光旅游休闲……
水头归来,夜不能寐,水头美景,时时幻化心头,沉入梦境。突然忆起朱公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顿时悟到,水头不正是这首古诗意境的真实写照吗?!
采编:卢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