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5最新网址 >> 悠然阳城 >> 走遍阳城 >> 正文内容

走遍阳城

走遍村庄(95)──阳城县蟒河镇后圪坨村

文章来源:刘爱国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67岁闲赋在家的郭海生,正安逸地享受着晚年的幸福生活。

老人曾在村里任主要领导职务,从一九八四年起干到了二00九年,先后干了二十五年,是村里在任时间最长的老领导了。退下来后每年享受着一千二百元的政府补助,从二0一五年起,这个补助增到了三千一百元,他很满足。

一九七六年这位有抱负的青年人,被大队干部选中,成了村会计。此时,正逢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全村男女劳力齐上阵,剎沟垫滩圈涵洞。年轻的郭海生因村里学大寨的战果辉煌,还代表全公社,参加了全县的农田基本建设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连参观学习先后共进行了一个月。他参观了河南林县的红旗渠,让他感受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力量;河南辉县的八大工程,尤其是石门水库九十米高的大坝,让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一路的参观学习都让他大开眼界。最令他自豪的事情是,他来到了昔阳县的大寨大队,亲自领略了这面由毛主席亲自树立起的全国农业旗帜的风彩。这一路的见识,都鼓起了这位年轻人立志要在村里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作为一名有作为的会计,经历了那些年全村学大寨的事情,他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后圪坨村能够成为全县学大寨的典型,不仅是社员们干的好,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是,县革委会主任郭米娥,就是这个村的人。为了给这个当红的县领导争光,全村百姓拧成一股劲,还干出了一番业绩来。当时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白天门上一把锁,夜里田间一片灯。就是这个村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后圪坨村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典型,县里还往村里派驻了九个工作队,全天候帮助村里开展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全村共建起了二十一间大寨式窑洞,完成了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了人畜吃水问题。当时干部们也响亮的提出了要达纲过河跨长江的口号,而实际的情况是,亩产达到了五百斤,只是过了黄河,在全公社率先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这些也算是给时任县革委会主任的郭米娥争了光彩。   

在工作上崭露头角的郭海生,也因村里发生了大的变化,于一九七七年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不久就升成了支部副书记。一九八四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   

一九八0年全村实行了包产到组,一九八一年包产到户。郭海生上任后,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二轮承包,他用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完善了承包责任制。   

此后,他组织完成了八米宽二点六公里长出村公路的义务修建。一九九0年把自来水接到了户下,在全村完成多项公益事业的情况下,还清还了十多万元的银行贷款,成了信用村。《太行日报》还发了通讯报道,介绍了后讫坨村减轻农民负担,每人提留五元钱的先进事迹。    

一九九三年村里就计划着要修建西蟒路,后来这项工程成了县里的重点工程,这既是动力又是压力。由于工程浩大,村里的经济底子薄,干部们只好四处借钱,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种种困难,直到一九九八年才艰辛的完成了修路任务。这年郭海生成了县劳模,还被授予了模范共产党员称号。   

00一年,在全县三个代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后圪坨村成了典型,是全县六代表之一。二00四年,铺开了村村通和街道硬化工作,村里筹资60万,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任务。二00九年郭海生卸下了职务,他任支部书记二十五年,把一生最精彩的年华奉献给了村里,受到了百姓们的尊敬。    

退职不退休,晚年献余热。村里修建办公楼、学校、舞台,他成了监工,村里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他成了会长。他的两个儿子忙着在外打工,家里的十多亩地,就由他来耕种,一年收获玉米一万余斤,小麦两千五百斤。日过小康的他生活的很幸福,更令他自豪的是他那一摞厚厚的各类荣誉证书。这辈子他以此为荣。   

纵观郭海生的人生经历,让我看到的是后圪坨村十几年来的发展变化史,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正是这个转型发展变化的年代,农民已不是原本意义上的农民,他们与时俱进,追求潮流,让生活过的是多姿多彩。通过村民郭学义看当代农民另一个现状。    

郭学义今年52岁了,职业农民,耕种着五亩土地,但他并不以种地为生。几十年前,他组织了一个小建筑队,带领着十几个农民兄弟奔走在乡间,为百姓修房盖屋。他靠手艺、靠劳动,把小日子过得是舒舒坦坦。去年十二月份,他加入了泰康人寿,干起了保险。在这短短的半年间让他的思想有了大的跨越,让他感悟最深的是,这辈子缺的不是钱,缺少的是知识。所以如今他会用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接受新的知识。每天公司的例会学习从不会耽误,每次学习都会有新的感悟。他向我说,人的三大需求是:健康、知识、金钱,这一切的前提是保险。     

这就是当代一个农民的人生理念。他还说,人生最重要的是生命,会去珍惜每一天,更想让下一代超越自己。如今他要想干的事情是去关注老年人,让他们能健康的活着。   

就在我与他在村里行走着交谈间,偶遇到一位精神矍铄正在地里干活的老人,她非常的开朗,我示意要给她拍片,老人欣然同意,还摆出了造型。    

郭学义说,这就是我的老娘。我为这对母子拍了照。在这个瞬间中,让我感悟到,这就个孝子,老人一定会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而生活的幸福。    

郭学义的爱人酒银连,几年前大病了一场,身体不太好。从医院回来的几年间,除了正常的用药外,郭学义还用另外一种方式去调节夫人的生活,简单的讲就是两个字:开心。他支持她参加一切有利健康的活动,让她去唱歌,跳舞。由于有了好心情,这个小家生活的乐快幸福,如今银连的身体比原来是好多了。   

郭学义说,要想活的好,必须有三个好,好心态,好心情,好心境……

 

 

20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