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365最新网址 >> 公共服务 >> 劳动保障 >> 自主创业 >> 正文内容

自主创业

广阔天地从头越 一路风景一路歌

文章来源: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5日 点击数: 次 字体:

我叫马一锋,现任阳城县河北镇赵沟村村委主任助理。近年来,我深入调查,精心谋事,细心干事,积极带领广大群众闯路子、上项目,使赵沟村步入农、商、企同步和谐发展的良性轨道,成为河北镇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心系家乡当村官

200411月,经过层层选拔,我荣幸的成为晋城市首批“小康人才”中的一员,被选派到了北留镇史山村史山煤矿,负责办公室的内务工作。工作中,学到了不少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2007年春节刚过,与老家亲戚的一次闲聊,勾起了我返乡创业的梦想,我想:国家的政策现在这么好,党和政府提供这么好的平台,就是要我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带领广大群众创业致富。于是我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要向组织申请,我要求从富裕村到贫困村,从金窝窝到草垛垛,回到老家河北镇,用我学到的知识为家乡父老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就这样,我怀揣着创业梦走进了河北镇赵沟村。

艰苦创业为乡亲

入村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摸准村情,以便顺利开展工作。然而在走街入户的调查中,我听到了异样的声音,看到了异样的眼神,由不少群众对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有一次,我听到几个村民小声说:“啥村官呀,纯粹就是形式,聋子的耳朵——配饰。”听着村民们的议论,我火热的心冰冻到了极点。但平静后,我告诫自己:一个二十刚出头的大学生凭什么一下子就能赢得村民们的信任?我暗下决心,既然选择了这条路,我一定要扑下身子做出点事情来,让他们刮目相看,让他们信服。此次,我真正沉下心来,坚持吃住在村,了解他们的家庭,询问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难处,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一段时间的入户走访,我对赵沟村有了一定的了解。赵沟村,位于阳城县西南部,是典型的偏远山区市级贫困村,有950亩耕地,473口人,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但由于粮食价格低廉,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这里没有煤炭,没有工业,但这里有土地、有气候、有劳动力。我想到了老乡说的老家好吃的谷子,想到了小杂粮加工,想到了现代农业。为此,我认为必须扭转村民的小农意识,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创办企业强村惠民。结合赵沟村的实际情况,编制了《赵沟村小杂粮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可行性报告》,并在村两委和村民大会上通过。

我开始为这个事情四处奔波,先后到长治、沁县、河南等地寻找合作伙伴,寻找销售渠道,但都未达成协议。最后与一家经营土特产的公司达成长期收购协议,并且是上门收购。2007年秋,这家公司按照每斤1.6元的价格在赵沟村收购谷子10万余斤。看着一车车的谷子运出了村,村支书拍着我的肩膀说:“小马,如果每年能有这样的客商来收购,咱们村就敢大面积的种植谷子,增产增收指日可待呀!”村支书的一句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2008年,响应全县的号召,全民创业活动在河北镇全面开展,村官在这样的形势下,更应该积极投身创业,带头创业致富。性格里从不服输的我,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为了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我上网查找,并自费到长治、郑州和省内的其他地方考察学习。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追求膳食平衡,期待身体健康成为了新的方向,结合赵沟村的实际,最后我决定发展小杂粮种植深加工项目。

  主意已定,说干就干。我立刻将村里的土壤样品送到了农业局土肥站进行侧土配方,并邀请县农业局的专家,在本村举办了一期有130余名群众参加的谷子春播种植技术培训会,我又自掏腰包2000元为农民印刷了《小杂粮科学种植技术》宣传材料1000余份,免费提供“晋谷21号”优良种子百余斤,目的就是让村民科学种田,提高品质。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亩产达到400公斤,户均增收1200余元。随着种植户越来越多,发展规模化种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另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海里诞生,我想把小杂粮发展成一个产业,让地方特产成为产品化,走出大山,走向市场。在我们的努力下,与阳城县析城山土产公司达成协商,同意进驻本村新建加工厂,但要和村委合作创办加工厂,预算投资100余万。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四处借、贷、筹到了一部分,剩下的和公司协商我们用技术、人力进行投资。20095月小杂粮加工厂开工了,为了表示村委的诚意,我吃住在工地;为了节省开支,我主动承揽起图纸设计、房屋内部规划、生产车间及产品展厅的布置、包装的设计印刷等工作,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研究、设计,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为村委节省各项开支近9万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11月加工厂正式建成,县四大班子领导亲自为我们揭牌,并对我出色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如今,赵沟村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小杂粮基地5000亩,辐射带动周边11个村3600多农户科学种植,谷子由原来的亩产450-500斤提高到现在的600-800斤,收购价格由原来的1.60/斤提高到2.0/斤。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23名。公司年收购转化当地农户小杂粮800吨,年销售额达180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小杂粮种植已成为河北镇一个特色产业。“析城山”牌小杂粮以无公害、无污染的姿态畅销省内外,成为了阳城县规模较大的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010年被县委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了理想不歇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面对纯朴的父老乡亲,我心怀感恩。为了更好的带动村民创业致富,我经常参加各类交易会,学习人家的好做法,考察人家的好项目。后来我发现,像核桃、黄花菜、红枣等特色种植日渐兴起,并且效益相当可观。于是我组织其他村的部分“村官”和核桃种植户,成立了绿荫干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聘请了技术员,给种植户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让核桃成为继小杂粮之后的又一增收渠道。目前,各村的核桃树已经开始挂果,长势喜人。还有就是黄花菜项目。中央7套一个介绍黄花菜的节目深深吸引了我,黄花菜的生长条件我们村完全符合,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发展呢?经过村委会的研究讨论,最后一致通过发展黄花菜。我特地跑到省农科院旱地农业研究院找到晋凡生教授,详细询问了黄花菜的选苗、生长条件、管理等情况,最后在距县城50公里的杨柏大峡谷寻到种苗,在本村3个自然庄种植了20亩黄花菜,目前长势良好。

回想几年来走过的路,我的体会是:农村工作的核心,就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你的一言一行,要让老百姓看出你在为他们着想,在为他们奔波。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实实在在,问心无愧。通过几年的艰苦创业,我先后获得国家3项发明专利、10项外观专利;被晋城市委授予“农村工作先进个人”的光荣称号;两次被晋城市科技局评为“模范科技特派员”;200912月成立了公司党支部;20098月成立了工会委员会。

青春是美丽的,它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盼,充满着求知的渴望和竞争的豪情,充满着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当我看到热情淳朴的赵沟村村民正信心十足,在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向前时,我倍感欣慰。我爱这生我养我的故土,爱这里的每一位乡亲,我愿把我的智慧和汗水奉献给他们,我将以此为动力,尽职尽责,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做农村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者,做群众致富的好帮手,做群众生活中的贴心人,用我的智慧和双手谱写大学生村干部农村创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