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 02-07县蚕桑生产“冬季行动”…
- 01-11县蔬菜办技术人员雪后及…
- 01-05我县农机发展跑出“加速…
- 09-21阳城县2017年秋播小麦品…
- 08-24我县2017年电子商务新型…
- 07-20玉米大喇叭口期管理是获…
- 07-20暴雨灾后如何救治蔬菜
- 06-21玉米螟和玉米粘虫的区别
- 04-10给全县农民朋友购种提个醒
热点排行
- 12-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 01-05我县农机发展跑出“加…
- 06-21玉米螟和玉米粘虫的区别
- 09-21阳城县2017年秋播小麦…
- 01-11县蔬菜办技术人员雪后…
- 12-1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 07-20暴雨灾后如何救治蔬菜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地下害虫
(一)地下害虫的种类
1.蛴螬:金龟子的幼虫,取食作物的幼根、茎的地下部分,常将根部咬伤或咬断,危害特点是断口比较整齐,使幼苗枯萎死亡,大豆、甜菜、高粱受害较重。
2.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危害小麦、玉米、高粱、马铃薯等,咬食种子、胚芽、根茎,危害特点是将幼根茎食成小孔,致使死苗、缺苗或引起块茎腐烂。
3.蝼蛄:在地下咬食刚播下的种子或发芽的种子,并取食嫩茎、根,危害特点是咬成乱麻状,同时蝼蛄在地表层活动,形成隧道,使幼苗根与土壤分离,造成幼苗凋枯死亡,谷子受害较重。
4.地老虎:幼虫食性很杂,危害大豆、玉米、蔬菜等多种作物,白天潜伏土中,夜晚出土危害,危害特点是将茎基部咬断,常造成作物严重缺苗断条,甚至毁种。
(二)地下害虫的防治
1、药剂拌种。 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0ml加水50~
2、除草灭虫。 在春播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消除产卵寄主。
3、撒施毒土。 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
4、毒液灌根。 在地下害虫密度高的地块,可采用毒液灌根的方法防治害虫。如甜菜、玉米、花生等作物苗期受地老虎危害时,可用40%甲基异柳磷50~
5、毒草诱杀。 将新鲜草或菜切碎,用50%辛硫磷
6、灌水灭虫。 有条件的地区,在地老虎发生后及时灌水,可收到一定效果。
7、黑光灯诱杀。 金龟子、地老虎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可于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
8、人工捕捉。 利用金龟子的假死进行扑打,保护树木不受危害,并减少土中蛴螬发生。在地老虎点片发生时,采用拨土捕捉,有一定效果。对蝼蛄也可进行人工捕捉,减轻危害。
二、玉 米
(一)二点委夜蛾
虫态识别:二点委夜蛾是玉米上一种新害虫,成虫前翅上有两个黑点,外缘黑点外侧还紧邻一个小白点。幼虫1.4
危害特性:二点委夜蛾一般不入土,而是藏匿于麦秸麦糠等田间堆积物下。危害玉米的根和茎基部,一方面咬食玉米根,形成倒伏。另一方面是咬食玉米茎基部,而形成孔洞。因此田间可看到危害状有萎蔫株,枯心苗和倒伏植株。一般是小苗萎蔫死亡,大苗倒伏。
发生的特点:麦田覆盖物是二点委夜蛾的保护伞。根据幼虫调查,二点委夜蛾发生为点片状。幼虫在田间分布与麦秸有关。没有麦田覆盖物的玉米田在田边草丛下曾查到幼虫。发生时一株有虫1-10头。虫龄不整齐,大小混合。二点委夜蛾主要在玉米气生根处的土壤表层处危害玉米根部,咬断玉米地上茎杆或浅表层根,受危害的玉米田轻者玉米植株东倒西歪,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玉米田中出现大面积空白地。危害严重地块甚至需要毁种,二点委夜蛾喜阴暗潮湿畏惧强光一般在玉米根部或者湿润的土缝中生存,遇到声音或药液喷淋后呈“C形”假死,高麦茬厚麦糠为二点委夜蛾大发生提供了主要的生存环境,二点委夜蛾比较厚的外皮使药剂难以渗透是防治的主要难点,世代重叠发生是增加防治次数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1、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
2、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虫能力。
3、化学防治
1)、撒毒饵。亩用4~
2)、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沙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3)、灌药。(1)随水灌药,用48%毒死蜱乳油
注:喷施烟嘧磺隆的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
(二)蓟马
危害特征:以若虫、成虫在心叶内为害,发生时心叶不能展开,扭成牛尾巴状,以成、若虫锉吸叶片汁液,并分泌毒素,抑制玉米生长,植株黄化,扭曲。被害植株叶片上出现成片的银灰色斑,叶片褪绿发黄,部分叶片畸形、破裂、不能展开,使拔节无法进行,严重影响了玉米苗的正常生长。玉米苗期对玉米蓟马危害最为敏感。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玉米播期的多样化,为其发生提供了适宜的寄主条件,其发生为害逐年呈上升趋势。有时会将此种危害状与病毒病混。
防治方法:
玉米苗期可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注意喷到心叶中。
(三)耕葵粉蚧
危害症状:玉米的苗期发现异常情况,玉米叶片发黄,上部枯萎,植株矮小细弱,严重时根茎部变粗,近似玉米粗缩病的症状,这时可能误认为是缺肥或得了病毒病。其实是玉米耕葵粉蚧在做怪。受害植株的根部有许多小黑点,肿大,根尖发黑腐烂,剥开被害株基部叶鞘,可发现玉米耕葵粉蚧若虫。
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翻耕灭茬中耕除草。玉米耕葵粉蚧除寄生于禾本科作物外,还寄生于禾本科杂草,因此,清除田内及田边杂草,不但可以减少寄主,而且可机械的消灭土中的虫体,减少虫源。
2、药剂防治。主要方法采用药剂灌根防治,建议在1龄幼虫期用阿维菌素1000倍液,或用500—1000倍液辛硫磷乳油进行灌根防治。48%毒死蜱0.5公斤+10-15公斤土撒施。
(四)玉米螟
危害症状:一般一年发生三代,一代主要危害春玉米;二代在7月中下旬危害夏玉米的心叶和茎秆;三代危害穗部,受害可减产10%,严重地块可减产30—50%。
防治方法:
(一)心叶期防治
1、防治指标:玉米花叶率10%或百株累计卵量30块。
2、防治时间:玉米心叶末期,即7月下旬(大喇叭口期)。
3、防治方法: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2公斤加细沙8~10公斤混匀撒入喇叭口。
(二)穗期防治
1、防治指标:虫株率10%或百穗有虫50头。
2、防治时间:八月中下旬。
3、防治方法:亩用50%辛硫磷400~600倍喷雾防治或在授粉结束花丝变黑后,剪去花丝,在穗顶上抹上药泥。药泥配制法:亩用辛硫磷0.5公斤,对水75公斤溶开,再加入135公斤粘土调成泥浆即成。
(五)蚜虫
症状: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受害植株叶片卷缩,禾苗萎蔫,甚至枯死。老叶受害,提早枯落,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 1年可发生20个世代以上,虫口密度很大,危害时间又长,对玉米造成的损失也较严重。
防治方法:
1、药剂防治:用40%氧化快乐果3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
2、利用天敌:玉米蚜虫的天敌主要有蚜茧蜂。
(六)红蜘蛛
玉米红蜘蛛属于螨类,又称火龙、火蜘蛛、红砂等。
症状:红蜘蛛一般在抽穗之后开始危害玉米,发生早的年份,在玉米6片叶时即开始危害。红蜘蛛刺吸作物叶片组织养分,使被害叶片呈现密集细小的黄白色斑点,以后逐渐退绿变黄,最后干枯死亡。被害玉米籽粒秕瘦,造成减产。
发生规律:玉米红蜘蛛成虫在根际土缝内潜伏越冬。早春气温上升后红蜘蛛出土,集中于一些杂草上取食、繁殖,待玉米出苗后,再通过风吹、爬行等途径,转移到附近的玉米苗上危害。红蜘蛛在田间呈点片状危害,从虫源所在地扩散到玉米全田,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大雨后数量下降,干旱少雨,则数量上升。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成虫:早春和秋后灌水,可以消灭大量的越冬红蜘蛛。
2、药剂防治:用40%乐果乳剂1500倍,效果很好。
3、利用天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深点食螨瓢虫、食螨蓟马、草蛉等。
(七)大斑病
病态识别: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
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作用堆肥,实行轮作。
2、药剂防治对于价值较高的育种材料及丰产田玉米,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农抗120水剂2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八)小斑病
病态识别:称玉米斑点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5-16*2
防治方法:
1、加强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九)瘤黑粉病
病态识别:又称玉米黑粉病,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该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组织,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为白色,内部亦为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渐变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则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挤在一起,穗轴上生病瘤后,引起穗轴屈折,呈各种畸形。
发病原因:黑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或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的侵染菌源。混杂在未腐熟堆肥中的冬孢子和种子表面污染的冬孢子,也可以越冬传病。越冬后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就萌发产生担孢子,不同性别的担孢子结合,产生双核侵染菌丝,从玉米幼嫩组织直接侵入,或者从伤口侵入。越冬菌源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起作用。生长早期形成的肿瘤,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可以再侵染,从而成为后期发病的菌源。瘤黑粉病菌的冬孢子、担孢子可随气流和雨水分散传播,也可以被昆虫携带而传播。玉米抽雄前后遭遇干旱,抗病性受到明显削弱,此时若遇到小雨或结露,病原菌得以侵染,就会严重发病。玉米生长前期干旱,后期多雨高湿,或干湿交替,有利于发病。遭受暴风雨或冰雹袭击后,植株伤口增多,也有利于病原菌侵入,发病趋重。玉米螟等害虫既能传带病原菌孢子,又造成虫伤口,因而虫害严重的田块,瘤黑粉病也严重。病田连作,收获后不及时清除病残体,施用未腐熟农家肥,都使田间菌源增多,发病趋重。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的田块,通风透光不良,玉米组织柔嫩,也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发病。
防治方法:
1、摘除病瘤。结合田间管理,将发病部位的病原菌“瘤子”进行人工摘除,用袋子装好带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焚烧销毁,减少田间菌源量,切不可随意丢在田间。成熟的病瘤丢在田间后,病瘤产生的黑粉(病原菌)会随风、雨漂移,再次感染玉米幼嫩组织,直到玉米完成成熟。摘除销毁病瘤是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最好措施之一。
2、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氮肥;及时防治玉米螟等害虫;尽量减少机械损伤。
3、药剂防治。摘除病瘤后,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可减轻再侵染为害。
4、谨慎还田。发病严重的田块秸秆禁止还田。
(十)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症状: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症状表现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
发病规律: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土壤温度较低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实行轮作、深耕。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3、早期拔除病株,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
4、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三、小 麦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小麦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栽培广泛,常年栽培面积4亿亩。全世界小麦病虫害有200多种,我国报道的小麦病虫害有100多种。病虫害的为害不仅造成严重产量损失,而且大大影响小麦品质。 (一)小麦纹枯病: 症状: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1、病苗死苗:主要在小麦3-4叶期发生,在第一叶鞘上呈现中央灰白、边缘褐色的病斑,严重时因抽不出新叶而造成死苗。2、花杆烂茎:返青拔节后,下部叶鞘产生中部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状病斑,多个病斑相连,形成云状的花杆。田间湿度大时,病叶鞘内侧及茎杆上可见蛛丝状白色的菌丝体,以及由菌丝纠缠形成的黄褐色的菌核。3、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4、枯孕穗: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大分蘖常抽不出穗,形成“枯孕穗”,有的虽能够抽穗,但结实减少,籽粒秕瘦,形成“枯孕穗”。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冬前病菌侵染麦苗的机会; 合理掌握播种量;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平衡施用磷、钾肥,特别是重病田要增施钾肥,增强麦株的抗病能力; 选择适应本地区的麦田除草剂,做好杂草化学防除工作。 2、化学防治: 喷雾防治,返青拔节期使用甲基保利特 (二)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世界性病害,在各地小麦产区均有分布。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 症状: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为害,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杆和穗部。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而后逐渐扩大为圆形的病斑,表面生一层白粉状霉层(分生孢子),霉层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最后变为浅褐色,其上生有许多黑色小点。 发生规律 影响病菌越冬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冬季的气温,其次是湿度。越冬的病菌先在植株底部叶片上呈水平方向扩展,以后依次向中部和上部叶片发展。 影响春季流行的因素 : 1、菌源,主要是当地菌源大小;2、温度,温度高,始病期就早,潜育期短病情发展快;3、雨量,春季降雨量较多且分布均匀,病害发生重;4、日照,在春季发病期间日照少,阴天多,病害发生较重;5、肥料,氮肥过多,发病中;6、水浇地比旱地发病重,但极旱条件下发病重;7、种植过密田块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在白粉病菌越夏区或秋苗发病重的地区可适当晚播以减少秋苗发病率,避免播量过高,造成田间群体密度过大,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特别是磷肥用量。 在小麦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白粉病开始发生,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 (三)小麦锈病 症状:叶锈主要为害叶片,产生疱疹状病斑,夏孢子堆橘红色,呈不规则散生,一般多发生在叶片的正面,少数可穿透叶片,成熟后表皮开裂一圈,散出橘红色的夏孢子。 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鲜黄色,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铁锈色粉状物。 秆锈病主要为害茎杆和叶鞘,夏孢子堆最大,隆起高,褐黄色,不规则散生,常连接成大斑,成熟后表皮易破裂,表皮大片开裂且向外翻成唇状,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 防治方法:应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栽培防病和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秋苗易发生锈病的地区,避免过早播种,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避免过多过迟施用氮肥。锈病发生时,南方多雨麦区要开沟排水;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补充因锈病破坏叶面而蒸腾掉的大量水分,减轻产量损失。 小麦拔节期前后发生中心病株时,用甲基保利特喷雾防治。间隔8-10天,连续喷2次,小麦孕穗期前后发生中心病团,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喷雾。 (四)小麦赤霉病 症状: 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穗腐。小麦杨花时,初在颖片上产生水浸状褐色斑,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用手触摸,有突起感觉,籽粒干瘪并伴有白色至粉红色霉。 防治方法:小麦杨花初期,田间有零星发病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治适期,4.5%的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喷雾防治,最好间隔7-15天再喷1次。 (五)麦蚜 为害特点: 前期集中在叶正面或背面,后期集中在穗上刺吸汁液,致受害株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同时,分泌的蜜露诱发煤污病的发生,还可以传播病毒。 防治方法: 适时集中播种。冬麦适当晚播,春麦适时早播。合理浇水。主要抓好苗期蚜虫发生初期的防治。 防治穗期麦蚜,在杨花灌浆初期,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用40%的氧化乐果1500倍或10%的吡虫啉1500倍兑水进行喷雾防治。 (六)叶螨 危害特点:成虫、若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生育不良,植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采用轮作倒茬,合理灌溉,麦收后浅耕灭茬等降低虫源。 2、化学防治:2.0%天达阿维菌素或15%哒螨灵乳油20毫升/亩,15%扫螨净乳油15-20毫升/亩,任选一种兑水30 四、 谷 子 (一)粟灰螟 粟灰螟又称谷子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粟灰螟食性较简单。在北方主要为害谷子,有时也为害糜黍和狗尾草、谷莠子等禾本科作物和杂草。谷子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株;谷株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株造成减产,成为北方谷区的主要蛀茎害虫。当谷子与玉米混播或与玉米高粱间作时,玉米、高粱等也可受其为害。成虫多于日落前后羽化,白天潜栖于谷株或其它植物的叶背、土缝等阴暗处,夜晚活动,有趋光性。第一代成虫卵多产于春谷苗中及下部叶背的中部至叶尖近部中脉处,少数可产于叶面。第二代成虫卵在夏谷上的分布情况与第一代卵相似,而在已抽穗的春谷上多产于基部小叶或中部叶背,少数产于谷茎上。 1、结合秋耕耙地,拾烧谷茬,并集中烧毁。 2、因地制宜调节播种期,躲过产卵盛期。 3、选种抗虫品种,种植早播诱集田,集中防治。 4、及时拔除枯心苗,减少扩散为害。 化学防治: 用40%的氧化乐果1500倍液,在幼虫盛发期喷雾。 (二)谷子负泥甲 为害特点:成虫沿叶脉啃食叶肉,成白条状,不食下表皮。幼虫钻入心叶内舐食叶肉,叶面出现宽白条状食痕,造成叶面枯焦,出现枯心苗。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5~4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秋耕整地,清除田间地边杂草,适时播种。 播种前用50%水胺硫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0.2%药量拌种。 也可在播种时每亩用3%克百威颗粒剂 谷子出苗后4~5叶或定苗时,喷洒5%高氯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5%顺式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菊。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每亩喷对好的药液 (三)谷子白发病 症状:从发芽到出穗都可发病,并且在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部位的症状也不一样。未出土的幼芽严重发病的,出土后的幼苗及其叶子变色、扭曲或腐烂;“灰背”,幼苗3~4叶时,病叶正面出现白色条斑,叶背长出灰白色霉层,此后叶片变黄、枯死。“白尖”,当叶片出现灰背后,叶片干枯,但心叶仍能继续抽出,只是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呈黄白色,以后逐渐变褐色呈枪杆状。“刺猬头”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病穗上的小花内外颖受病菌刺激而伸长呈小叶状,全穗像个鸡毛帚。“白发或发状”,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为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柬组织呈丝状,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谷子白发病主要由初侵染引起,所以,在防治上应抓住选用抗病良种、实行轮作、种子处理、拔除病株等减少初侵染源的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地获得无病种子。重病田块,实行2~3年轮作倒茬。田间及时拔除病株,减少菌源。忌用带病谷草沃肥,避免粪肥传染。 种子拌种和土壤处理可以有效防治病害发生。 种子处理,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或用50%甲霜。酮(甲霜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4%拌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4%~0.5%的64%杀霉矾(恶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四)谷子黑粉病 症状:主要为害穗部,一般部分或全穗籽粒染病,病穗短小,常直立。通常半穗发病,也有全穗发病的 发生规律:病菌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冬孢子萌发产生菌丝,土温12~25℃适于病菌侵入幼苗。土壤过干或过湿不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留种田。 (五)谷子黑穗病 症状:主要为害穗部,通常一穗上只有少数籽粒受害,抽穗后表现症状。病穗刚抽出时,因孢子堆外有子房壁及颖片掩盖不易发现。病穗短,直立,大部分或全部子房被冬孢子取代。当孢子堆成熟后全部变黑才显症,初为灰绿色,后变为灰色。病粒较健粒略大,颖片破裂、子房壁膜破裂散出黑粉,即病原菌冬孢。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搞好种子繁育田的防治,由无病地留种。不使用来源于发病地区和发病田块的种子。严格选种,剔除病穗并销毁。 种子处理,可用下列药剂: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2%拌种;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拌种; 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干拌种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等,皆以种子重量0.2%~0.3%的药量拌种。 (六)谷子瘟病 症状:在谷子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侵染叶片、叶鞘、茎节、穗颈、小穗和穗梗等部。叶片上病斑为梭形,中央灰白色,边缘紫褐色并有黄色晕环,湿度大时叶背密生灰色霉层。茎节染病初呈黄褐或黑褐色小斑,后渐绕全节一周,造成节上部枯死,易折断。叶鞘病斑长椭圆形,较大。穗颈染病初为褐色小点,后扩展为灰黑色梭形斑,严重时,绕颈一周造成全穗枯死。小穗染病穗梗变褐枯死,籽粒干瘪。 发生规律:以分生孢子在病草、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在叶片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温度 防治方法:病草要处理干净,忌偏施氮肥,密度不宜过大,保证通风透光。忌大水漫灌,宜浅水快过;严格采种进行单打单收。病草要处理干净;收获后深翻土地。 叶瘟发生初期、抽穗期、齐穗期各喷药1次,可有效地防治谷子瘟病的为害。 可用下列药剂: 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 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四氯苯酞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 (七)谷子锈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谷子生长的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上也可发生。初期在叶背面出现深红褐色小点,稍隆起,后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严重时叶面布满病斑,致使叶片早枯,穗子干瘪。后期叶背和叶鞘上产生黑色、椭圆形不很明显的冬孢子堆,散生或聚生于寄主表皮下,表皮不易破裂。 发生规律:以夏孢子和冬孢子越冬、越夏,成为初侵染源,第二年进行侵染。常年在7月下旬,夏孢子遇雨水上溅到叶片,萌发后通过气孔侵入,在表皮下或细胞间隙中生长,约10天后产生夏孢子堆,并开始散发夏孢子,通过空气广泛传播,落在叶片上,若湿度合适形成再侵染,夏孢子堆可连续产生夏孢子,引起该病的暴发流行。流行过程一般可分为发病中心形成期,发病始期病叶率在逐渐增加,严重度没有发展;普遍率扩展期,发病中心消失转为全田发病,病株率、病叶率急剧增加,为田间流行提供了充足菌源;严重度增长期,病株率、病叶率达到顶峰,发病程度急剧增加,引起植株倒伏,严重影响产量。高温多雨有利于病害发生。7~8月降雨多,发病重。氮肥过多,密度过大发病重。植株生长过密,田边寄主杂草多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品种。处理带病谷草,清除田间杂草,以消灭越冬菌源。合理密植,避免过多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多中耕。 在田间发病的中心形成期,即病叶率1%~5%时,进行第一次喷药,可选用下列药剂: 20%三唑酮乳油800~1000倍液; 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发生严重时,间隔7~10天再喷1次,可达到良好防治效果。 五、除草剂的种类和使用 除草剂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农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省工省时,而且除草效果比人工要好,因而越来越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下面就阳城常用除草剂作一简单介绍。 (一)草甘膦 基本特点:草甘膦为内吸传导型慢性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是通过茎叶吸收后传导到植物各部位的,可防除单子叶和双子叶、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草甘膦入土后很快与铁、铝等金属离子结合而失去活性,对土壤中潜藏的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不良影响。 使用方法 1.果园、桑园等除草: 防除1年生杂草每亩用10%水剂0.5 2.农田除草: 农田倒茬播种前防除田间已生长杂草,用药量可参照果园除草。棉花生长期用药,需采用带罩喷雾定向喷雾。每亩用10%水剂0.5 3.休闲地、田边、路边除草: 于杂草4-6叶期,每亩用10%水剂0.5 4.对于一些恶性杂草,如香附子芦苇等,可每亩地按照 5.林业除草:草甘膦也适用于荒山除草、荒地造林前除草灭维护森林的防火线除草及幼林抚育除草等。一般每667平方用10%水剂2 000~3 000毫升,或41%水剂或 6.旱田除草:由于各种杂草对草甘膦的敏感度不同药量不同。防除一年生杂草如稗、狗尾草、看麦娘、牛筋革马唐、藜、繁缕、猪殃殃等时,一般每 注意事项 1.草甘膦为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以免造成药害。 2.对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在第一次用药后1个月再施1次药,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3.在药液中加适量柴油或洗衣粉,可提高药效。 4.在晴天,高温时用药效果好,喷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草甘膦具有酸性,贮存与使用时应尽量用塑料容器。 6.喷药器具要反复清洗干净。 (二)百草枯 百草枯也叫对草快、克芜踪、巴拉刈,是一种除草剂。易溶于水。有触杀和传导性作用,与土壤接触后很快失效,因而是一种对土壤没有伤害的除草剂。 特点介绍: 为速效触杀型灭生性季胺盐类除草剂。叶片着药后2-3小时即开始受害变色,克芜踪对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绿色组织均有很强的破坏作用,但无传导作用,只能使着药部位受害,不能穿透栓质化的树皮,接触土壤后很容易被钝化。不能破坏植株的根部和土壤内潜藏的种子,因而施药后杂草有再生现象。 适用范围: 可防除各种一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但其地下茎和根能萌出新枝;对已木质化的棕色茎和树干无影响。 适用于防除果园、桑园及林带的杂草,也可用于防除非耕地、田埂、路边的杂草,对于玉米、甘蔗、大豆以及苗圃等宽行作物,可采取定向喷雾防除杂草。 对作物的安全性 百草枯为灭生性除草剂,如果不喷洒在作物的绿色茎叶上,药液仅沾染棕色木质化的树皮、树枝,对作物、树木无伤害。百草枯与泥土接触会失去活性,在播前1-2天化除,对作物安全。 使用方法: 1.果园、桑园、林带使用 在杂草出齐,处于生旺盛期,每亩用20%水剂100-200毫升,对水 2.玉米、大豆等宽行作物田使用 可播前处理或播后苗前处理,也可在作物生长中后期,采用保护性定向喷雾防除行间杂草。播前或播后苗前处理,每亩用20%水剂75-200毫升,对水 3.实际经验表明,百草枯对地黄无明显效果。 注意事项: 1.百草枯为灭生性除草剂,在园林及作物生长期使用,切忌污染作物,以免产生药害。 2.配药、喷药时要有防护措施,戴橡胶手套、口罩、穿工作服。如药液溅入眼睛或皮肤上,要马上进行冲洗。 3.使用时不要将药液飘移到果树或其他作物上,菜田一定要在没有蔬菜时使用。 4.喷洒要均匀周到,可在药液中加入0.1%洗衣粉以提高药液的附着力。施药后30分钟遇雨时基本能保证药效。 (三)2.4—DJ酯 1、防治对象:实用于防治麦类作物田间的阔叶杂草,如灰灰菜,野油菜等。 2、使用方法:每亩用72%乳油1—1、5两,加水60-70斤,然后进行喷雾。 3、注意事项: (1)、喷雾在作物4叶期后,拔节前使用。 (2)、本剂对油菜、大豆、豌豆作物敏感。 (3)、喷雾器要专用。 (四)玉农思 玉农思是玉米田专用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苗前土壤封闭或苗后早期处理;可防除各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如稗草、狗尾草、马唐、蟋蟀草、牛筋草、看麦娘、早熟禾、千金子、野黍、画眉草、碎米莎草、异形莎草、荠菜、苋菜、藜、龙葵、马齿苋、鸭趾草、繁缕、菟丝子等;该类产品具有安全性高,杀草谱广等特点,增产效果显著。 (五)地洁 施药要求:玉米3-6叶期(最佳5-6叶),阔叶杂草2-6叶,禾本科杂草2-4叶,按一瓶2桶水均匀喷雾。施药后6小时内无雨。 1、专利配方,效果好,不影响轮作倒茬
初孵幼虫行动活泼,爬行迅速。大部分幼虫于卵株上沿茎爬至下部叶鞘或靠近地面新生根处取食为害;部分吐丝下垂,随风飘至邻株或落地面爬于它株。幼虫孵出后3天,大多转至谷株基部,并自近地面处或第二、三叶鞘处蛀茎为害,约5天后,被害谷苗心叶青枯,蛀孔处仅有少量虫粪或残屑。发育至3龄后表现转株为害习性,一般幼虫可能转害2~3株。降雨量和湿度对粟灰螟影响最大,春季如雨多,湿度大,有利于化蛹、羽化和产卵。粟灰螟产卵对谷苗有较强的选择性,播种越早,植株越高,受害越重。品种间的差异也较大,一般株色深,基秆粗软,叶鞘茸毛稀疏,分蘖力弱的品种受害重。春谷区和春夏谷混播区发生重,夏谷区为害轻。
农业防治:
特点:
2、除草彻底干净,禾本科杂草、莎草等6-7天见效,阔叶科杂草3天见效。